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,一场以诗词为媒的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。自启动“中华诗词之乡”创建工作以来,明水县将诗词文化融入城乡血脉,通过系统的文艺创作与表演活动,让传统诗词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。
一、深耕创作土壤,培育诗词人才
明水县成立诗词创作基地,组建县诗词协会,吸纳会员200余人。通过定期举办诗词讲座、创作笔会、采风活动,培育本土创作力量。近三年来,累计创作诗词作品5000余首,其中300余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。《明水诗词》年刊已成为展示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。
二、创新表演形式,活化经典诗词
县文化馆组织专业团队,将诗词与音乐、舞蹈、戏曲相结合,创作《诗韵明水》系列节目。中小学校开展“诗词吟诵大赛”,孩子们用稚嫩嗓音传承经典;社区组织“夕阳红诗会”,老年人以诗词抒发情怀。每年举办的“明水诗词文化节”,已成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文化盛宴。
三、建设诗词景观,营造文化氛围
在城区主干道设置诗词灯箱,在公园建设“诗廊”“诗墙”,将诗词融入城市景观。乡村文化广场绘制诗词壁画,农家书屋设立诗词专架,让诗词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。“诗词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乡村”活动持续开展,形成“处处有诗意,人人诵经典”的良好氛围。
四、打造品牌活动,扩大文化影响
连续举办五届“明水诗词大会”,吸引全县诗词爱好者参与;开展“诗词创作擂台赛”,发掘优秀创作人才;组织“诗词名家明水行”,邀请全国著名诗人前来交流指导。这些品牌活动既提升了创作水平,也扩大了明水诗词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通过系统化的文艺创作与表演实践,明水县正在将“中华诗词之乡”从愿景变为现实。诗词不仅成为明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,更成为凝聚人心、滋养精神的文化纽带。在这片黑土地上,传统诗词正以创新的形式绽放出时代芳华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。